回转窑共有几道挡料圈及回转窑挡料圈耐火砖的设计
回转窑中,为使一些粘性湿物料能流畅地进入窑内,在窑的入口段有各种设施,回转窑挡料圈各种回转窑都有挡风圈,用来防止窑内物料倒回窑尾罩。确定挡风圈内径时,既需保证一定的挡料高度,湿法回转窑内分解带挡料圈的形式一般采用双层挡料圈。
如果要了解回转窑窑内装置挡风圈漏出料来判断物料预热的成品质量,我们在这里先了解一下,回转窑的窑内装置以及挡风圈的作用。
(1)挡风圈
(2)推料螺旋
(3)窑尾刮料螺旋
而挡风圈是其中比不可少的配置,其主要功能是:各种回转窑都有挡风圈,用来防止窑内物料倒回窑尾罩。确定挡风圈内径时,既需保证一定的挡料高度,又不可使孔中气流速度太高。

1)物料应与喂入料的颜色基本相同。稍有变白,说明预热和分解不好。
2)漏出物料的颜色发白或稍发黄,说明物料预热分解较好。
漏出物料发黄,说明物料预分解情况好。挡料圈的最佳形式及位置的确定。
在分解带内,由于碳酸盐的分解,吸收热量很多,约占总吸收热量的一半;分解放出大量的CO2气体,使物料呈微流态化,尤其在分解带的热端,物料运动速度相当快,而分解带物料填充系数很小(约为0.1),气体及窑衬与物料接触面积小,窑壁光滑,物料呈滑动前进,物料堆新暴露表面减少,物料温度均匀性较差,传热效率低。在分解带内,需吸收大量的热量,但窑内传热效率很低,而物料在分解带内的运动速度又很快,影响回转窑熟料煅烧。 在窑内分解带设置挡料圈的主要目的是减慢物料运动速度,延长物料在分解带的停留时间,增大物料填充系数,加强碳酸盐的分解,保证碳酸盐分解较完全且有一定数量的块、球状物料均匀地进入烧成带。对稳定烧成带热工制度,保证熟料的产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公司回转窑系统喂料机喂料量波动较大,窑尾链条传热面积偏少等工艺上的不足,挡料圈对稳定烧成带热工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回转窑挡料圈形式的确定

2.2挡料圈位置的确定 物料进入回转窑后,在高温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反应在窑内所占的空间,划分若干个“带”,根据某厂Φ3.5m×145m湿法回转窑实际测定和计算而得的各带物料长度及平均运动速度如表2。
可以看出物料在分解带的速度随着碳酸盐的分解率的增高,物料运动速度加快,在分解带热端物料运动速度最快,因此第Ⅱ挡料圈的位置安置在分解带与放热反应带交界处附近比较适宜,我公司分解带总长约55m,及实际测定挡料圈后物料缓冲区7~9m长,第Ⅰ挡料圈距第Ⅱ挡料圈12m左右适宜。根据以上分析及我公司实际情况,分解带挡料圈设置2个比较适宜,第Ⅱ挡料圈距窑口以28~34m左右为宜,第Ⅰ挡料圈距窑口以40~46m左右为宜。